国家奶牛产业体系2016总结会在京举办

2017年3月4-5日,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奶牛体系”)2016年总结会在北京香山饭店顺利召开,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体系成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圆满完成体系首席、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2016年的工作考核;同时结合国家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与经验,确立了体系十三五以及2017年工作任务。

2016年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考核工作由农业部畜牧业司奶业处处长马莹主持,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针对2016年体系六大重点任务进行了总结汇报。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根据农业部部署安排,奶牛体系紧紧围绕奶牛高产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奶牛重要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及高效繁殖技术集成示范、安全优质生鲜乳生产和环境控制技术研发、乳酸菌发酵剂、稀奶油及干酪加工技术研发、全球化背景下奶业供求关系及转型升级研究六项体系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推进各项工作;另外,奶牛体系在扶贫任务、跨体系任务及奶业产业竞争力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6年,奶牛体系取得新技术4项,新产品12项,新设备1项,新标准4项,计算机软件9项,专利42项,论文266篇,其中SCI 55篇,著作6部,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4人入选省部级人才,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举办培训班226场,培训15000多人次。其中,科学研究方面,由奶牛体系顾问张沅、岗位科学家张胜利、三元综合试验站站长李锡智参与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因其在我国优秀种公牛培育上贡献突出,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标准方面,2016年,一批重要国家及行业标准颁布制定,《巴氏杀菌乳和UHT乳中复原乳的鉴定》等颁布实施,《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后备奶牛饲养技术规范》等形成报批稿;示范推广方面,奶牛体系联合D20企业开展“提升奶牛养殖竞争力科技行动”,通过“奶牛金钥匙”示范推广平台,专家团队深入一线牧场,现场检测问诊,提出解决方案,节本增效明显,养殖企业平均单产提升2.75公斤,公斤奶饲料成本降低0.19元/公斤,经济效益共计提升1.05亿元;参与制定国家政策与重大问题咨询方面,2016年奶牛体系起草了《全国奶业十三五规划》初稿,完成《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以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修订。
在听取了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工作汇报后,马莹处长对奶牛体系2016年以及成立8年来在科学研究、科技服务、行业咨询、宣传引导、产业调研、应急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寄予高度认可,认为奶牛体系接地气的科技服务模式对全国奶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马莹处长代表农业部奶业处向奶牛体系多年来对奶业处的工作支持予以感谢!
总结会上,马莹处长通报了农业部2017年奶业工作重点:“治好一臭,抓好一香”,一臭是指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利用,一香是指振兴奶业;目标就是让粪污不污,让牛奶飘香。具体到奶业,2017年开展五大行动,并希望奶牛体系在科技方面提供支持。
一、围绕种好草,开展优质饲草料保障行动。
二、围绕养好牛,开展健康养殖行动。
三、围绕产好奶,开展质量安全保障行动。
四、围绕创品牌,开展奶业品牌创建行动。
五、围绕讲好奶业故事,开展宣传引导。
最后,首席科学家通报了农业部对奶牛体系的十三五岗位设置与任务安排。另外,针对当前奶业形势,围绕产业需求以及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体系成员对十三五重点任务展开了讨论,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技术与模式、牧场的降本增效途径、生鲜乳的质量检测手段等成为体系关注的热点。
2017年奶牛体系将继续围绕奶牛高产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奶牛重要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六大体系重点任务,同时结合农业部最新岗站部署和国家与产业需求,制定和落实好各项工作计划,重点推进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规程的研发和制定,注重专利和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配合农业部做好“振兴奶兴”的各项技术支撑和服务咨询工作。同时,2017年还将继续在10个县实施“奶牛养殖竞争力提升行动”,研发一批适合奶牛养殖场应用的提质增效技术,计划通过14期“奶牛金钥匙”活动在试点县示范推广,全面提升中国奶业竞争力。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