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奶牛专家王育民的坎坷一生(3)

艰苦为荣 振兴奶业

南京解放后的第二天,市军管会即派出军代表徐矶、李萍和军事联络员刘蔓延等6人,前往卫岗和四方城,接管了遗族学校及其实验牧场;又配合市建设局,接管了官办的中央畜牧研究所、首都农业示范站、中国农业推广会、励志社和苜蓿园等6家奶牛场。并于6月1日在四方城合并组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南京乳牛场”,并任命王育民为场长。第二年,又有金陵神学院等6家奶牛场并入,并决定在卫岗童卫路建新场区。1951年底,南京奶牛场从四方城南迁至童卫路新场并投产。南京市领导刘伯承、柯庆施、刘述周、陈同生、江渭清、彭冲等,都在首任场长王育民任职期间亲自过问卫岗乳业的接管和奶业发展工作,让其受到莫大的鼓舞。

正值中壮年时期的王育民,决心在解放后的新型牧场里大干一番,为发展新中国的奶业事业,发挥他奶牛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的专长。他工作细致、踏实,一旦发现奶牛生病,就蹲在牛床前数牛反刍的次数,一天好几遍,并从数字的变化中来判断奶牛的病情变化;他也经常在牛舍观察奶牛流口水、滴眼泪的细节,以此科学地分析奶牛的健康状况。

那时,在10多家牧场合并的奶牛中,有不少牛患有结核与流产病。王育民不仅身体力行日夜投入防病治病中,而且还挤出时间培训年轻技术人员。为场里培养出一批年轻力壮有心从事养牛事业的牧工,扩大了技术组的力量。经过隔离精心治疗后,奶牛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1953年,场里发生腐蹄病,损失奶牛29头,引起省、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王育民则在省、市主管部门派出的工作组领导下,紧急抢救,积极采取措施扑灭疫情,首创使用橡胶底帆布帮制成的牛蹄鞋,取得良好疗效。两年后的夏秋间,南京首次发生奶牛流行热,发病率高达22%。王育民带领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全部投入治疗和日夜护理中,最终使病牛取得良好疗效。1958年夏秋间场里再次出现大面积奶牛流行热,王育民连续三个月吃住在牧场,工作在牛舍,没日没夜地守着牛群,连吃饭都没空,只能由食堂炊事员送来。期间,17岁高中毕业的次子王精容,准备响应号召去苏北赣榆农业中学支教,想找父亲王育民商量一下都无法碰面,只好在限期的最后一天来到卫岗寻父。想不到王精容的人生大事就这样在牧场技术组里由他父亲拍板决定,在农村一干就是30年。1988年落实政策后,王精容才带着妻子儿女从苏北回到南京。

大跃进时,随着农牧业体制的改革,卫岗乳牛场合并到地方国营南京农场。这时的王育民调任总场畜牧科,但他仍以卫岗乳业为主阵地,担负起全市奶牛生产的发展重任。人们经常在郊县市属奶牛场中,看到他和助手在牛舍检查、指导治病工作的忙碌身影。在这期间,王育民为培育良种奶牛、提高奶牛单产,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除他本人总结、撰写的《224号奶牛单产如何达到1.5万kg》等论文的发表引起业界很大反响外,1959年5月4日,卫岗奶牛场641号高产奶牛又创日产125.25kg的全国最高记录,被载入《南京简志》。

在王育民主持下,卫岗奶牛场不仅选育了近百头优良荷斯坦种公牛,输送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越南发展奶业生产,而且还为支援西部大开发,将培育的30头高产纯种奶牛援建给新疆哈巴河县畜牧场,受到当地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牧民的欢迎。1960年底还从卫岗、句容、雨花调入200多头纯种奶牛,开辟了仙林新牧场的规划,发展成全市最大的奶牛基地。

王育民出身贫寒,一直以苦为荣,穿着亦是简朴异常。一条戴了多年的灰黑色围巾,折叠处磨得发白破裂,却被重新翻旧缝叠后再用。平时省吃俭用,坚持让四个儿子读书成长。抗美援朝期间,他冒着风险,赞同支持长子王精业报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于1956年参军。六十年代后,又把三子王进成、四子王精仁分别送到新疆、苏北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以后四个儿子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长子还成为共和国的将军。由于王育民在奶牛养殖技术和发展奶业上作出的卓越贡献,1965年11月被南京市科技界推选为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不久,“文革”开始,王育民也被卷入这场暴风雨中,因其传说中的宋美龄“干儿子”及其遗校牵连的历史、奶牛因疫病治疗无效死亡和正常淘汰被诬为现行破坏,是“反动技术权威”的“现行历史反革命行为”,因而他和他的家庭都遭到非人的迫害。1970年7月被判处15年重刑,押赴溧阳监狱劳改,家里全靠妻子一个人苦苦支撑着。但这一切并没有压垮这个年近六旬的汉子,更没有改变他对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对奶业的一生追求、对卫岗乳业的敬业情感。

1978年12月,蹲了八年监狱的王育民终于平反昭雪。当我们从溧阳把他接回新组建的市农场管理局生产处时,时任局党委副书记的陈汝霖同志接见他时,他第一句话就问南京奶牛存栏发展到多少头了、单产多少。却只字不提自己蒙受的冤屈;并表示自己虽已67岁,但身体还硬朗,请求领导批准他继续干他的老本行。局领导备受感动好言相劝,让他先回家好好休息,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1980年7月,王育民在市政协召开的第六届委员会上,再次当选为科技界政协委员。但这时的王育民已是骨癌晚期,同年8月30日不幸离开人世。

王育民场长用他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精神抒写了他奉献的一生,他永远是我们卫岗人心中不朽的丰碑!

(全文完,本文来源:中国奶牛杂志,作者为 桑万邦 老师)

Related Posts